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創新科技度身訂造 機電工程迎智慧數碼新時代

創新科技度身訂造 機電工程迎智慧數碼新時代

近年眾多創新建築科技的誕生,激勵建造業邁向新時代,業界研發這些創新科技的推動力,往往源於一種力求進步的心態。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早前到訪智建機械技術有限公司(智建機械),了解團隊如何發揮協同作用,透過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研發建築機械人等先進技術,協助機電工程界提升效率,同時為工人提供更大保障。

MiMEP助一日完成現場施工 融合CDE將享更大優勢

建造業議會作為行業先行者,一直大力提倡業界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IM)、MiMEP、裝配式設計(DfMA)等高效科技,令建造業界更上一層樓。憑藉母公司建業順昌集團豐富的機電工程背景,智建機械亦響應此技術趨勢,為業界提供一站式的機電裝備合成服務。

團隊在香港各個公、私營工程項目中充分展現採用創新建築技術的益處。在充滿冷凍機的天台上,活動及施工範圍十分有限,若採用現場施工的傳統方法安裝機電裝備,將需時超過一個半月。團隊遂選用MiMEP及DfMA方法,先在工廠預製組件。在安裝當日,工人只需一個上午便完成吊運所有組件,同日下午則進行對準焊接工作,現場施工時間大大縮減至只需一天,足見MiMEP及DfMA在縮短工期,提升效率上的建樹。創新建造方法亦在各方面便利業界不同持份者,促進工地安全及確保出品質素外,同時減少建築廢料,舒緩人手不足問題。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表示,MiMEP及DfMA等對於業界「提質、提量、提效」十分顯著,故此他強調議會將繼續加強推廣創新建造方法的應用。何安誠工程師更冀望業界多行一步,善用「綜合數碼共用平台(Common Data Environment,簡稱 CDE)」。透過CDE「綜合」及「單一資訊來源」的特點,隨時收集、管理及發布信息,與BIM相輔相成,有助團隊協作,提升溝通效率。

自動化機械人代替人手 高空工作高危不再

建造業涉及不少高空工作及重複性工序,工人或易有意外及傷患。智建機械的團隊希望通過研發自動化和數字化的機械工具幫助業界儘量減少機電安裝工程中的高空工作風險、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工程質量。 團隊從天花鑽孔方面著手定義和開發產品。這種希望行業持續革新的心態促使智建機械成立短短三年間,即成功研發兩款建築機械產品:遙控鑽孔機「天鹿鑽」及鑽孔及平爆安裝機械人「天蠍鑽」。

其中「天蠍鑽」智能程度較高,一機集合天花鑽孔及平爆安裝兩大功能。工人只需於地面設置鐳射線並在天花板特定位置投射十字線或者預先印製特殊形狀的墨印等作為目標,機械人就能透過智能視覺系統自動識別目標並鑽孔,全程無需高空工作。而鑽孔工具上設有塵杯,方便收集及清理塵埃,保障工人健康及維持工地環境整潔。「天蠍鑽」亦具有鋼筋避讓功能,感應到鋼筋時即會停止鑽孔並向用家建議替代方案。除了鑽孔工具,「天蠍鑽」同時配備安裝平爆工具及力感應裝置,確保平爆能夠完全爆開,以具備足夠的負載能力。

建造業需持續革新 年輕人才及創新科技成要訣

「建造業2.0」提倡年輕化,傳承建造業。智建機械的研發團隊包括不少不同出身的行業新力軍:工程師、技術人員及市場推廣專才等,縱使背景、專長各異,他們皆認為業界有需要創新,希望添一分力故而加入。何安誠工程師同意團隊成員表示行業需要顯示更多自動化及先進科技,以激發新生代的興趣。何安誠工程師指要令行業更進一步,除了擁有工程知識的年輕人,建造業亦十分歡迎多元背景的專業人才加入成為行業支柱,在建造業未來黃金十年中盡享優勢。

智建機械利用機械人代替人手,減輕人手不足的壓力,工人全程亦只需在地面工作,避免意外風險,證明實現「工地零意外」絕非不可能任務。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欣賞團隊將建造安全的概念託付於機械人,加強對工人的保障及增加生產力,他表示機械化及自動化絕對是香港以致世界各地建造業的趨勢,期望未來有更多相關產品面世,協助建造業步向另一個黃金時代。

建造業議會樂見業界互相分享嶄新技術及經驗,以解決行業現存問題,並將於年尾舉行三年一度的盛事—建造創新博覽會,提供交流平台,鼓勵業界繼續提高水平,精益求精。

最後更新:2024-06-04 09: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