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供電製冷升降無所不能 Mi∞創新境界

供電製冷升降無所不能 Mi∞創新境界

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及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近年發展迅速,其士(建築)有限公司敢為人先,除了以MiC技術興建長者屋住宅樓層及升降機,更以裝配式設計(DfMA)策劃10個工序,包括供電及控制線路櫃 (Pillar Box)、製冷系統、太陽能板等。為減少工地現場施工,其士在流浮山開設「二次組裝工場」,建造業議會(CIC)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早前到訪參觀「二次組裝工場」,了解團隊如何以裝配式設計提速、提量、提效、提質之餘,同時藉機電工程為安全及環保出力。

無棚安裝「MiC升降機」 工程時間大減61天

沙田乙明邨長者屋命名為「松悅樓」,是香港房屋協會首個MiC項目,其士(建築)是承建商亦是MiC組件生產商。大樓以兩層平台及八層住宅單位組成,令團隊引以為傲的其中一個元素,是結合MiC及MiMEP的升降機創新設計。「MiC升降機」主要分為機房及升降機井道,從機電設備生產圖、運輸以至組裝,均透過建築信息模擬(BIM)仔細規劃。

建造業議會今年8月首度推出MiC大師級課程,其士助理總經理(MEP及BIM)關耀偉是學員之一。他在松悅樓項目中學以致用,在項目的升降機實踐MiC。機房透過BIM設計,機房的鋼結構、牆身板、地台及天花板、機電所需的預留項目等等,已預先在國內工廠生產及測試,再將機房運送到香港的二次組裝場地安裝摩打、限速器,以及抽風扇、電力配套、消防裝置等機電設備,讓工人能夠在安全的平地工場裝嵌機房模組,最後在工地完成安裝閉路電視、冷氣散熱系統及接駁總電源等簡單工序,提升工地安全。

團隊以無棚安裝為目標,設計出可因應升降機槽位置而靈活移動的路軌碼,升降機井道模組在工廠完成生產後,會先送往二次組裝場地組裝配件及電器,做好防水保護後送往工地。工地特別設計臨時工作平台,並會為升降機井道做足防水、防塵及防沙石的安全保護,才以大型吊機裝嵌升降機模組,工人毋須搭棚,只需乘搭吊船,便可從井道展開接駁鋼纜及機廂等工序。

數據顯示,國內工廠生產部分佔整項升降機工程的40%,二次組裝場地可完成45%工序,若撇除機電測試,逾九成工序均在工地以外進行,更可減低高空工作等安全風險。團隊亦表示若使用傳統方法,整項長者屋工地現場施工約需時358天,但BIM加上MiC技術,大大節省61天,更有助減少工地廢料。

融會貫通推行MiC升降機塔

先固本,再創新,得到松悅樓及不同項目的啟發,團隊近年積極發展裝配式設計,目前已有十個創新項目正在構思或實踐中。除了MiC升降機安裝、MiMEP供電及控制線路櫃、MiMEP走廊天花機電板、MiMEP及MiC浴室模組、MiMEP及MiC住宅單位模組、可用於四部升降機的DfMA機房、MiMEP水泵組件,更有MiC升降機塔、MiMEP製冷系統及太陽能板模組,當中製冷系統、升降機塔及太陽能板模組更備受讚賞。

MiC升降機塔現時已應用於上水及將軍澳的行人天橋加裝工程,其鋼纜、摩打、機廂等部件在國內工廠生產,運送到工地固定後,會接駁預先裝嵌的機組及安裝玻璃及升降機門等部件,令現場施工時間由60天銳減至20天,減低封路、嘈音等對公眾的滋擾,亦能保障工人及市民安全。何安誠工程師讚揚團隊演活創新精神,他指:「項目完全是為安全及可持續發展而設計,不但做到提速、提量、提效,更減少工地步驟,將影響市民及造成污染的機會降至最低」。

發展太陽能板模組 研發NAMI新混凝土

團隊另一項推動環保的設計,當屬太陽能板模組。雖然此部分仍在磋商階段,但工程人員期望以工廠流水作業形式完成組件後,再吊運到行人天橋頂部裝嵌,可以有效推動環保電能至香港各區。

其士團隊在機電工程以外,同時積極與合作伙伴NAMI研究適合香港市場需要的MiC技術。松悅樓項目住宅單位採用混合式「組裝合成法」系統(Hybrid-MiC),以鋼結構MiC配合新建築物料「高強度輕質混凝土」。這款NAMI混凝土利用納米技術縮小及令氣孔平均分散,並減少重量至一般混凝土的60%,但仍然能夠保持與一般混凝土同等的堅固程度,令一般牆壁單點載荷力達120公斤,長者入住後傢具佈置不受限制。建造業議會一直鼓勵業界以科技為先,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期望是次項目能啟發後來者,以融入安全及宜居元素為使命,助香港成為宜居城市。

最後更新:2024-06-04 09: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