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鋼筋屈紮數碼化 工業4.0譜新章

鋼筋屈紮數碼化 工業4.0譜新章

近年建造業加速轉型,每個技術工種都積極尋求更快更環保的新技術,包括以往一定在工地現場處理的剪鐵屈鐵程序,現時已能夠移師到工廠預製。在工廠預製除了令工作不受天氣影響,工序數碼化亦可以做到提速、提量、提效,同時加強工匠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較早前分別到訪高力集團及萬順昌建築鋼鐵工程有限公司,體驗廠房以電腦化程序預製鋼筋材料,另外再於天和工程有限公司了解新一代從業員如何以新技術拆則。議會期望可連同業界攜手引領鋼筋屈紮行業邁向「工業4.0」。

鋼筋預製創行業先河

傳統建造業習慣由工地現場「開料」,兩間公司高力集團及萬順昌走在行業尖端,均是獲政府認可的場外鋼筋預製工場。高力集團由一間電焊鋼筋網廠,發展成為設施完備的鋼筋加工中心,及後更設立鋼筋材料儲存倉庫及鋼筋加工中心。高力鋼筋加工中心擁有全香港最先進兼產自荷蘭的全自動切割及屈鐵機,每天最多可以處理300噸40mm的鋼筋材料。
除了常見的鋼筋剪屈加工外,工廠不論是用作地基打樁用的預製鋼筋籠(Fabrication of reinforcement cages),還是鋼筋攪牙(螺紋加工,Threading of Rebars)和聯接鋼筋接合器(Coupling with Reinforcement Connectors)等都可以一一做到。興建樓宇經常需要用到俗稱「勾仔」的細小鋼筋聯接器,每層可用上近萬個「勾仔」,在工廠預製此配件就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而萬順昌由鋼鐵工廠起家,是首座獲政府認可的自動化螺紋鋼筋加工和裝配設施,為工務工程項目供應切割及屈製鋼筋。

提升產能 需求有增無減

目前全港有4間廠被列入土木工程拓展署的「認可鋼筋預製工場名冊」,每年生產力達30萬噸產能。過去數年經過工廠加工的年生產量,即透過大型機械切割和屈製鋼筋(Cut and Bend of Rebars),由2018年約4萬噸,增至2021年約12萬6千多噸,短短數年來需求升幅多達兩倍。議會預計未來十年,以香港建造業的總工程量每年將達 2,250 億港元至3,450 億港元計算,加上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大型規劃,連同大大小小的民生工程,業界對於加工鋼鐵的需求定必有增無減。

全程數碼監督

建造業議會致力推動「工業4.0」,鼓勵企業朝智能生產線方向轉型,場外鋼筋預製工場由入貨到出貨皆以自動化機器操作,並將資料數據化。鋼鐵原材料經碼頭及陸路運抵工廠後,會由獨立團隊監察選料、剪料及由政府獨立團隊抽樣測試。當得出結果及數據後,工廠團隊會即時將資料輸入電腦,得出原材料標籤,再根據開鐵表製作生產標籤,往後只要掃瞄標籤,鋼筋數量、直徑、生產長度、項目顧客資料等一目了然。

提升安全水平 節省廢料更安全環保

「生命第一」是議會一直提倡的信念,把建築工序搬到工廠,能夠減低工人受傷風險,例如利用機器剪鋼及屈鋼就可以避免意外發生。流程數碼化讓工廠接到項目訂單時才安排運送預製鋼筋到工地,亦能減省工地儲存位置,有助工地騰空工作位置,減低意外機會。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指「預製鋼筋」技術在減廢料和提升安全方面表現優秀。他認為香港擁有成熟的經濟體系,工地理應不需再配備傳統屈鐵機,而是改由工廠「開料」,以自動化工序保障安全。

環境保護亦是「工業4.0」的重要一環,自動鋼筋屈曲及裁剪(Cut & Bend)在環保上發揮一定的作用,傳統煉鋼模式涉及大量碳排放,透過自動化機械,集合不同項目訂單的鋼筋加工製品一同處理,便可盡用原材料及減少消耗。以平時常用的12米長鋼筋為例,工廠集中處理可節省鋼鐵廢料3%至10%。一個項目如用10,000噸鐵,便可以減少約1,000噸碳排放,為建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改良運輸工具 物流萬無一失

鋼材加工完成後,產品標籤會加入製造資料,分類及包裝後才送往工地。萬順昌的工程人員從澳洲引入特製平台 ——「黃板」並加以改良,用作放置完成品,再利用吊機把這個特製平台搬到貨車,在GPS及閉路電視系統監察下送到工地。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讚揚黃板設計方便安全,亦可以確保過程萬無一失。

BIM 睇圖拆則 省時減出錯

傳統流程中,紮鐵工匠依靠紙本圖紙,圖紙上的筆跡或手繪需要多重核對及確認,每每費時失事。新一代紮鐵工匠將工序數碼化,利用 BIM 檔案處理,每次修改都可節省 1 至 2 天,亦可減少人手錯誤,便利管理、加快前線進度。議會近年積極推行建築信息模擬(BIM),今年更推出「Standard Rebar Shape Codes for Offsite Prefabrication」,提供多種不同鋼筋預製形狀的代碼,配合採用 BIM製作圖紙,為行業新里程跨進一步。

年青人善用科技增值

業界亦開始培訓人才使用不同軟件拆則,好像天和工程有限公司就有多位工程人員懂得以軟件 AutoCAD 拆則,他們取得建築圖後,把陣、柱及樓面等結構組件分類,經由 Excel 排序後系統化拆則,方便快捷,其中一位團隊年青成員指鋼枝結構看似簡單,但應用起來千變萬化,每個工地限制亦大有不同,因而不時會與富經驗的工地師傳交流和改善。

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樂見紮鐵工藝與時並進,工匠不斷自我增值及提升技術。他強調工廠工業化、數碼化是未來大趨勢,剪裁及屈紮鋼筋亦必須求新求變,業界需為相關工匠提供用數碼化應用訓練以協助轉型。他又表示,很多國家都採用「Tekla」這類 BIM 軟件,香港亦應考慮引入,與國際接軌,進一步提升效率,達至工業 4.0 新世代。

倡加強應用 BIM 增撥土地予鋼筋屈紮行業

走訪三個鋼筋屈紮相關團隊,何安誠工程師亦有感業內發展漸見成熟,鋼筋屈紮工人正積極學習應用 BIM,期望公營及私人項目在合約加入提升 BIM 使用率的要求。他又表示:「未來香港將推出有大量發展工程,若能撥出更多土地予鋼筋屈紮行業發展,並提供運輸配套及場地,相信亦能裨益業界及香港未來發展。

最後更新:2024-06-04 09: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