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東涌新市鎮擴展工程 智慧管理奠基礎

東涌新市鎮擴展工程 智慧管理奠基礎

東涌新市鎮擴展工程如火如荼,填海造地將創造過百公頃土地,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七月初率領議會考察團到訪擴展區的填海工程工地,了解工程團隊如何應用嶄新科技,發展同時兼顧保育,並透過一系列數碼智慧管理方法提升工地生產力和安全水平。 東涌新市鎮擴展是繼2003年將軍澳及東涌新市鎮填海工程後,首個填海造地的新市鎮擴展計劃。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涌新市鎮東、西兩面,計劃完成後可提供約62,100個住宅單位及超過877,000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容納約184,000新增人口,並創造40,000個就業機會。東涌新市鎮擴展的填海及前期工程於2017年12月底展開,現時進度理想並預計於2023年完工,屆時會開拓約130公頃土地,並會分階段提供土地作發展,其中首兩幅經填海而得的用地,已於2020年3月及10月交付房屋署作公營房屋發展,並於同年下半季至今陸續交付更多作房屋/商業及綜合發展等用途。
 

深層水泥拌合法減少影響生態

生態保育與發展能否並存的議題時有爭論,東涌填海工程團隊採用先進技術確保發展能兼顧環保。過往填海工程多採用浚挖方式,挖走海床上的淤泥容易污染海洋;因此是次工程團隊採用「深層水泥拌合法(Deep Cement Mixing,簡稱DCM)」,過程不涉及清除及運走海泥,並透過鑽杆以攪拌方式將工程船上的水泥注入海泥層,旋轉時混合水泥漿與鬆軟的海泥,以加固淤泥,形成一支支足以承托填料與海堤的堅硬水泥拌合柱。相對傳統浚挖方式,此方法可減少水中懸浮粒子的產生,減少影響附近水質及海洋生態,而且不需要以運輸船傾倒海泥,從而減少碳排放。

設3.8公里生態海岸線 豐富生物多樣性

填海以外,工程團隊將於擴展區邊界設置全長約3.8公里的生態海岸線,包括紅樹林、岩石及直立式生態海岸線。一般人造海岸線是由垂直海牆或堆石式海堤組成,缺乏天然岩岸常見的生態環境,不利有機物和微生物生長; 生態海岸線設計則模仿自然潮間帶,形成潮汐生態系統,為海洋物種提供合適的生境和庇護空間,提升生物多樣性。議會考察團當日亦特意乘船,到小蠔灣試驗場了解生態設施狀況,工程團隊以此為基點改良生態海岸線的設計,更發現如粒花冠小月螺、銳齒招潮蟹、彈塗魚等超過20種生物於此棲息。

數碼分身輔助管理 提升工程質素

東涌填海工程規模浩大,參與工程人員人數超過800人,隨開拓土地面積增加,管理戰線不斷擴大,團隊不諱言如單靠人手管理將非常吃力,因此必要引用創新科技輔助。為提升管理效率,團隊成立創新中心(InnoTCE),推動智慧工地發展。中心內的管理平台採用「數碼分身」技術,以物聯網感應器及各樣監測裝備收集並整合有關工地進度、安全及環保等數據,並以3D、4D或BIM等形式實時於中心呈現,讓管理者一目了然地知曉全盤大局,從而及時作出準確決策,提升工程質素和安全表現。 東涌填海工程應用超過30項創新技術,以滿足不同持分者需要。工地鄰近民居,團隊需要減低工程對社區環境的影響,因此首次於工務工程項目引入運泥車實時追蹤和監察系統,運泥車上設有傾斜感應器和人工智能攝像機,透過記錄和追蹤運泥車的位置,防止非法傾倒建築廢料。如發現運泥車在非指定位置升起車斗,系統會即時通報監督人員。

數碼技術監督進度 奠建造業發展基礎

活用數據為建造業未來發展關鍵,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讚揚東涌東填海工程團隊通力合作,利用數碼技術作監察平台,成為「高科技智慧管理工地」,鄭工程師指:「工程團隊採用智慧系統一併監察安全、質量、進度和環保等範疇,並以電子化平台監督實際環境和尋找可改進空間,議會樂見更多工地利用創新建築技術,將繼續向業界推廣數碼工地管理的技術,期望進一步提升全港工地的質素、進度和安全水平。」

最後更新:2024-06-04 09: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