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鋼結構組裝合成建築法長者屋 頤養天年享悠然

鋼結構組裝合成建築法長者屋 頤養天年享悠然

本港人口老化及房屋問題為社會兩大挑戰,為使老有所屬,老有所養,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於沙田乙明邨覓地興建長者房屋「松悅樓」。此項目為房協首項採用「鋼結構組裝合成建築法」(Steel-MiC)興建的項目,突破吊運及擁擠的工地環境限制,讓長者安居樂業,頤養天年。

松悅樓項目即將竣工,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早前應邀參觀工地,實地考察鋼結構組裝合成建築法的優點。房協團隊介紹指由於乙明邨落成超過40年,有見區內人口漸老,房協逐利用邨中羽毛球場新建松悅樓。項目樓高10層,提供64個面積約200平方呎的單人房單位供長者免費入住。房協項目管理總經理朱嘉蓮女士指項目一舉數得,「一來可讓老人家於長者友善設計的單位舒適養老,二來亦可重新調配住屋資源予更多有需要人士。」

單位樓層-預製組件率逾九成

組裝合成建築法(MiC)於香港逐漸普及,項目數量逾百,松悅樓雖同樣以鋼結構MiC建成,但有別一般做法,以鋼結構配以輕質混凝土組裝合成。由於MiC依賴吊運,鋼結構配以輕質混凝土重量較輕,於設計及吊運時更顯靈活。房協項目管理經理韓詠詩女士指松悅樓項目除大樓地面及一樓以傳統方法建造,二樓至九樓單位樓層均以MiC興建,此八層的預製率達九成,「每個單位由兩個組件合併而成,每層共八個單位,加上樓梯,一層共17件組件,連同天台機房、升降機井道、牆壁等,整個項目共有229件預製組件。」

松悅樓另一大建築特色在於其「MiC升降機塔」,先於工廠預製升降機井道模組,再運至工地無棚安裝。團隊指工程難度甚高,須以建築信息模擬(BIM)準確計算模組的鋼筋位置,才能確保在組裝時兩件模組能順利組合。由於升降機為項目關鍵一環,團隊花了不少心機研究不同方案縮短安裝時間,最後把部份機電配件先預裝於升降機塔及機房,又於場外模擬試吊,以加快現場安裝速度。

專家評估吊運風險

MiC以場外預製解決現場施工引伸的問題,建築所需時間也較傳統方法短。惟MiC牽涉大量吊運工序,加之工程處於民居範圍,人車出入頻繁,故團隊特聘第三方安全顧問檢視不同工序,提供意見。此外,又廣邀業界人士,如職業安全健康局代表、建造業議會代表、吊運聯會代表、分判商等參與風險評估工作坊,識別項目潛在風險,以動態風險評估確保工序妥當。

長者友善設計

松悅樓專為長者而設,所有單位均附送廚櫃、抽油煙機及電熱水爐,而且樓層及室內設計處處見心思,例如浴室低門檻及設有趟門,方便輪椅使用者出入和使用;為免長者洗澡時錯握水管,扶手亦採用黃色以茲識別。此外,各戶大門外牆漆更使用不同顏色及有清晰樓層指示牌,巴馬丹拿建築師有限公司董事陳祖聲先生解釋指房協設有社區及長者服務部門,通過積累經驗和知識,照顧長者需要,「如老人家患上認知障礙症,這裡不同單位都設有不同顏色的外牆,以便住客踏出升降機後一目了然,容易辨認自己的單位。」

最後更新:2024-05-31 19: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