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天空方為盡 嶄新R.I.S.E.技術體現Mi∞無限可能

天空方為盡 嶄新R.I.S.E.技術體現Mi∞無限可能

香港土地需求龐大,摩天大廈越來越多,升降機已經成為大部份建築物不可或缺的部份。升降機尤如建築物的主軸,現今的安裝技術亦像大廈般不斷更上一層樓。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連同議會成員陳劍光先生到訪了被列入「太古坊重建計劃」中的太古坊二座工地,特別視察使用了多重嶄新技術建成的電梯系統,以及了解更多機械科技在工地使用的情況,探討如何帶領行業走得更前、更安全。

無棚安裝 工地安康

太古坊二座的電梯槽由怡和迅達集團負責,採用了無棚安裝技術(Scaffoldless Lift Installation Method,簡稱SLIM)。有別於傳統建造方式,SLIM技術容許工程人員在無需搭棚的情況下為電梯槽安裝相應軌道零件,透過在特定樓層的電梯門前搭建延伸平台,直接安裝吊索零件(hoisting rope)及支撐橫樑(hoisting beam),配合已預先安裝於電梯井底(lift pit)的吊船以懸吊方式逐層安裝導軌(guide rail)、導軌支架(guide rail bracket)以及樓層外門(landing door),逐步將整個結構安裝工序延伸至頂層升降機房。

機電裝備合成法加快安裝速度

在另一承建商協興的協助下,工程人員可以將已經預先組裝的重型摩打吊運到頂層安裝,比傳統安裝方式更快更安全。項目中共有11部高速電梯運用了此技術,減省了為這棟約200米高的大廈安裝棚架及拆卸的時間,提高生產力之餘亦減少高空工作的風險,提高施工效率。怡和迅達集團更採用預埋式坑槽(Cast in Channel)方法,不須像傳統方式般鑽洞,只需拉開膠條再鑽上螺絲,可以大大減低井道安裝時的嘈音和塵埃。

怡和迅達集團行政總裁陳豪賢先生相信機械及先進建築科技有助達到工地零意外,並在參觀期間分享了將會於香港另一項目首次使用的機械升降機安裝系統(Robotic Installation System for Elevators,簡稱R.I.S.E.)。機械人可以沿著導軌移動,一邊探測牆面一邊在相對應位置進行鑽孔工序及安裝固定螺栓。在電梯安裝過程中運用機械人可以大大提升生產力及減少施工時間,減低工人在電梯槽工作的風險及機會,效益最少可增加三成。

從工友角度出發 營造更安全工作環境

協興建築有限公司高級工程項目經理羅浩鈞先生指出管理層需要預視工程中比較高風險的項目,並透過現有科技盡量取代有關項目,避免工友於施工時暴露在潛在風險當中,令工友平安工作,成品亦更加準確。

太古坊二座工地採用了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透過在地面預先組裝驅動電動機(drive motor)、橫樑及樓板,並吊運至天面再與主樓進行接合安裝,可以在升降機房完成裝潢前預先安裝,節省溝通及搬運電動機的時間。大樓辦公室位置約有70%的機電裝備都運用了機電裝備合成法,減少了現場安裝及工地垃圾,同時提升品質控制,為未來類似項目提供前瞻性的參考價值。

另外,為了保障前線工友安全,承建商團隊應用創新科技,安排工友使用附設頭燈以及溫度心跳傳感器的智能安全帽,並配合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多角度遙距監察工友的身體狀況及實時位置。在異常情況下系統能即時透過物聯網(IoT)通知有關人員,一來加強工地人員溝通及應變能力,亦可保障工地人員安全。

上下一心 齊心事成

太古集團項目總經理黃若蘭女士指不論發展商、承建商或服務供應商,各業界持份者都應齊心合作提升效率及工地安全。透過加強溝通,在工程開始前預先計劃整個施工流程,並與承建商及顧問探索運用創新科技的可能性。是次工程項目可以體驗到工程利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的重要性,為整個工程供應鏈由設計施工至營運提升效率等好處,加強不同角色之間的溝通及協作能力,簡化施工流程。在設計及建造多花時間心思,好處在未來幾十年的營運亦能顯現出來。

承建商團隊在今次項目亦與多間本地初創公司合作,於電梯槽利用三維掃瞄(3D scanning)技術,在施工期間檢測電梯槽的施工質素,及早發現潛在問題。另外,工程人員可以好似飛機師一樣遙控外牆清潔機械人進行外牆試水工作,免卻工友於大廈外牆使用吊船的風險。

創新科技 落地應用

承建商亦採用了香港理工大學最新研發的自我清潔及殺菌塗層(self-cleaning and anti-virus coating),技術運用三維掃瞄為塗層使用的地方訂制特定尺寸,並於兩天內列印及直接把塗層套用在經常有共同接觸的位置如飲水機、入閘系統等地方,為工地抗疫提供一個新方法。

有賴技術供應商背後研發團隊的努力,建造技術不斷創新,透過業界大膽應用和挑戰,證明創新科技對建造安全及生產力的可塑性。

創新及科技基金 惠及業界上下

科技使人進步,議會成員陳劍光先生表示只要業界大力支持推動新科技,工友的安全必定得到更好的保障。議會為了推廣及鼓勵創新科技應用,於2018年成立了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CITF),旨在能夠促進生產力、提高建造質素、改善工地安全及提升環保效益,申請者可以就6個不同範疇申請資助,以用作建築科技技術應用或技術人材培訓,截至今年4月底,基金已經批出多於6億的資助予2,400多個申請個案。

無論是工地安全或是建築科技應用,大家其實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無限可能伴隨而至,建造業將會一起迎接更光輝的未來。

最後更新:2024-06-04 09: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