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造樓神器」協建「棚改第一村 」 先進技術推動安全高效

「造樓神器」協建「棚改第一村 」 先進技術推動安全高效

被譽爲「深圳棚改第一村」的華富村改造項目,計劃中包括高達358.1米65層超高樓層的灣區智慧廣場。由承建單位中建三局自主研發,在中建三局華南公司應用的新一代「空中造樓機」,以「5日一層樓」的速度引領新一輪超高層建築技術的突破,吸引業界注目。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聯同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帶領一衆業界代表前往參觀,期望透過先進技術交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利用「造樓機」克服施工挑戰

華富村東、西舊區更新專案採取「政府主導+國企實施+安置房建設+人才房建設」模式。項目總建築面積將達到42.6萬平方米,包含回遷住宅(即安置拆遷戶的房屋)、人才住房、商業、辦公等,還將建成高達358.1米高的深圳市中心「新地標」— 灣區智慧廣場,是深圳市重大的民生工程。

華富村舊區更新項目位於市中心,受限於場地狹小,建築材料無法長時間堆放,施工人員、建築材料佈置等都需要很高速的流動性。施工場地鄰近交通主幹道,施工人員需將材料運送到200多米的高空,垂直運輸壓力大。在建造過程中的品質監控、混凝土澆築、工人高空的施工安全等,都有很高要求。

因此,承辦商引入了高樓建設「神器」—「空中造樓機」,全名為「輕量化頂模集成平台」,由鋼平台系統、動力支撐系統、模板系統、掛架系統、輔助作業系統及安全防護系統等組成。平台承載量可達240噸,有效承載面積80%。平台集成臨時供水、臨時供電、臨時消防、照明、監控系統、混凝土機、施工電梯、工具機房配套、衛生系統以及混凝土養護系統,工人可在造樓機內進行施工。是一個集材料堆放、生產和製作的封閉式作業空間,大大節省額外所需空間。

減少人力 提升效能

灣區智慧廣場建造工程引入的最新一代「空中造樓機」,主要構件自重800噸,承載力可達1500噸,能抵抗14級颱風。造樓機通過連接樓體提前設置好的支點,實現多支點同步上升而無需分部分爬升。相比傳統液壓爬模,造樓機每次上升時間相比爬模快6個小時。

「空中造樓機」是一個智能化施工平台,不僅能實現塔機模架一體化及各類設備設施的支撐,還加入了智能化元素,以機器代替人手,更可讓水平結構與豎向結構同步施工。平台全面推行工廠化作業,使工人可在平台內同時進行鋼結構吊裝、鋼筋屈紮、混凝土澆灌,節省勞動力50%,提高生產效率30%,更可達至「五天一層樓」的驚人施工速度。

全封閉作業環境 保障施工安全

「空中造樓機」外圍以藍色幕布包裹,內部成為了封閉、安全的工作空間。團隊把工作空間打造成全工廠化的作業環境,使工人於高空工作亦可與地面工作一樣安全,加上平台鋼結構可充當堅固的防護圍擋,能有效確保工人的工作安全。

實時監控平台 人員交流無遠弗屆

為確保有效監控,保障施工品質,平台頂模控制室內的監控系統與中建三局總部平台實時連繫的。團隊指出,總部作爲全局工程指揮中心,管理團隊都可以實時抽樣監察各工地的情況,包括塔吊的運行狀況及安全巡查,都可透過系統與總部即時分享,有助工程品質監控、人員管理及緊急情況應對,提供重要的即時支援,確保工程高效、高質。

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認爲參加參訪團獲益良多,期望加強兩地業界的交流,互相學習,運用自身所長携手共進,迎接新一輪建築先進技術發展帶來的寶貴機遇。

最後更新:2024-05-31 19: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