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碳中行—建造業零碳天地 X iHub 展現低碳創新無限可能

碳中行—建造業零碳天地 X iHub 展現低碳創新無限可能

全球暖化危機逼在眉睫,實現「碳中和」為全球大趨勢。現時建造業的能源量使用佔全球用量百分之36,碳排放量則佔百分之40,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建造業議會決心引領業界前行減碳,邁向碳中和的目標。
 

展示低碳建築技術的無限可能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四月底造訪位於九龍灣的建造業零碳天地,了解此綠色地標的最新發展。開幕十年的零碳天地旨在成為低碳生活的展覽、教育及資訊中心,更期望能發揮示範平台的作用,向業界展示低碳環保建築技術的無限可能,啟發業界善用科技減碳轉型,為實現「碳中和」出一分力。

所謂零碳建築,意指每年淨能量消耗為零或淨碳排放量為零的建築。零碳天地物盡其用,通過太陽能光伏板,及以廢置食用油製成生物燃料的三聯供系統(Biodiesel Tri-Generator)產生可再生能源就地發電,以期達到零淨碳排放,自給自足兼回饋電網。此外,零碳天地設計巧妙,地盡其利,主立面朝向東南,有效利用夏季的盛行風,以對流通風設計降低潮濕天氣帶來的影響;其次建築物外形設計窄長,西北與東南立面構成的空間深度,正好符合日間採光需要,減少以電燈照明,省卻電力。
 

科技落地 實現碳中和

零碳天地成立十年以來不斷提升改進,活用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零碳天地管理委員會主席莊堅烈舉例指,園區咖啡室的遮篷早前改裝成「空氣淨化太陽能玻璃天幕」 ( Air Improvement Photovoltaic (AIPV) Glass Canopy),並採用碲化鎘納米薄膜光伏技術 ,一來收集太陽能發電,供應戶外咖啡店的日常營運;二來玻璃天幕透光節能,減省能源消秏;三來AIPV技術可分解PM2.5懸浮粒子,有效淨化空氣中的氮氧化物、甲醛及甲苯等,改善空氣質素。何安誠主席讚揚零碳天地積極推廣新科技應用,另一邊廂又能讓市民受惠,真正「落地」實現低碳生活。
 

建造業議會率先應用MiC

科技變化日新月異,善用先進科技始能達致碳中和的目標。零碳天地與相鄰的「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源中心、建築信息模擬空間(BIM Space)及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CITAC)組成「i-Hub建造業展覽中心」,展示低碳建築技術及嶄新物料,鼓勵業界應用科技。近年「組裝合成」建築法(MiC)漸為建造業採用,此技術透過於廠房預製組件「先裝後嵌」,節省人力物力,減少建築廢料更有利減碳,促進可持續發展。惟早年業界對新技術尚有疑慮,回溯2018年,建造業議會敢於當先,僅消數天即於零碳天地建成全港第一座以MiC建築法興建的建築物,率先引領建造業界應用「組裝合成」建築。時至今日,全港已有超過70項工程採用MiC建築法,疫情下多個檢疫營舍迅速落成亦沿用此嶄新建築技術。

最後更新:2024-06-04 09: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