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西九演藝綜合劇場工地 以科技體現安全第一

西九演藝綜合劇場工地 以科技體現安全第一

工地安全一直是建造業議會(議會)推動行業發展的重中之中,可是在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我們又接到不幸的惡耗,再有工地發生懷疑清潔工友由高空下墮的致命意外!其實工地由工序設計、工地管理、科技運用及人員訓練等每一環,都可以是工地安全的關鍵,每一份心思都可以為工友安全加多一份保障。
 

從設計到施工善用嶄新科技

上星期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及執行總監鄭定寕工程師到訪西九的演藝綜合劇場工地,當中便應用了大量建築信息模擬(BIM)、機電裝備合成法 (MiMEP)、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等科技來興建,由工序設計到科技應用,每一項都可以見到承建商對如何減少潛在施工風險的用心及智慧,實在值得業界參考應用。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建築工程總經理凌紹文指出大量採用BIM可以不停審視施工位置是否準確,安全施工方面更有信心。的確,此項目將建築、科技與藝術融合,為其他業主作良好示範。

西九龍的演藝綜合劇場是一幢不規則形狀建築物,建築的不確定性比一段樓房建築物繁多而且複雜,可是考量到簡化現場施工工序及流程,承建商積極利用BIM去達到「建築設計安全」(Design for Safety),強調花大量心思由初始的設計階段開始,就要考量到如何造就安全工地,減少現場施工風險!不規則外牆,透過BIM的計算及建築參數化設計(Parametric Design),使曲線板面數目由300多件變回160多件,內部結構如鋼支撐都可以模組化,透過種種的科技,相信幕牆模組化、甚至室內裝修模組化(Mi Curtain Wall & Mi interiors)都不成問題,定必令建造業生產力再進一步提升。

互聯網動態風險評估 剔除潛在風險

其實很多建造工序只要在設計階段仔細安排好,透徹釐定「如何做」及「何時做」,工地存在的不確定性及未知風險就可以相應大大降低。另一個好處,是由於初期預先規劃,設計細緻到每粒螺絲的位置到擬定好,換言之,無論是發展商、顧問、承建商、技術團隊以至工友,每個崗位的專才都可以在系統裡得到準確而實用的資料,安全有序進行工作。即使施工程序有變,承建商都可以即時透過互聯網動態風險評估(Internet-based DRA)及暫停手上工作,在一些有改動的區域加設保護欄及救生繩等安全設備,讓每名工友明白改動,才繼續安全施工。

充分發揮DfMA精神

有了有效而規範的設計,下一步則是實際建築上的考量。在演藝綜合劇場工地,金門建築項目總監 Iain Hubert介紹其工地機房及大型水管裝置有近七成工序,都是屬於以 DfMA 和 MiMEP完成的裝置。由於製件早在工廠預先完成,一來確保本身的質素,二來是DfMA設計精神下,裝嵌令燒焊類工序大大減少,許多原來在工地進行的高空工作亦早於製作工場平地上完成,工地管理人員表示工地工序可以因而由四十個減少到十個,這些設計心思都令工地潛在風險大大降低!而更令人驚歎的是整個程序包括喉管安裝連同收緊螺絲,只需24個工作天就完成,既安全又有效率。

實際上工地製作對減省現場人手的好處,在疫情下尤其顯著,即管本港第五波疫情爆發,很多工友未能到工地上班及內地運輸受阻,影響材料運送及施工進度,但正因為DfMA,部分組件可在內地工廠預先製造,縮短現場工程時間,確保工程進度順利。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首席工程總監陳詠聰提及此工地預留部分位置作工場,自己做預先製造,即使在疫情下都不擔心運輸問題,無礙施工進度。

數碼控制中心掌控品質及物流

為到令工地上應用到的科技發揮到最大效益,工地內的數碼控制中心必不可少,內裡的MMC(Modern Method of Construction)系統包攬各種創新技術;演藝綜合劇場工程由BIM的設計開始到MiMEP、DfMA的建造工作,透過物聯網(IoT)將所有數據都紀錄在內。控制中心內負責管理MMC系統的同事就如機師掌控所有工序,以數碼化監控品質,組件何時抵達,誰人驗收全部瞭若指掌,確保整個項目順行進行。系統內更設置接駁人工智能的閉路電視,假如工友沒戴安全帽或口罩,都會立即顯示及播出警示,加強執行安全指令。當所有工程項目都使用此系統,把全部數據結合便可以一覽無遺地將工地標準化,令工程所需時間、成本、質量、安全及可持續發展等都有所提升。

「工地安全、人人有責!」不應流於口號,為了鼓勵前線同事,議會分別贈送兩部平板電腦供兩位有出色表現的工程同事,一位是負責將BIM、MiMEP、MiC等結合,致力以科技改善安全環境的Victor、另一位是在工地檢視及提醒分判商與前線工友注意安全的Herman,議會希望業界同儕能切實的將之融入每個工作細節之中,時刻緊記「生命第一」!

最後更新:2024-06-04 09: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