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Chairman photo_Resized.jpg何安誠主席表示,建造業要成功改革,需要整個行業由上而下一齊改變心態、一齊改變文化才有用。

工廠流程 加快建設

建造業前景明朗,但仍有不少老問題急待改善,包括高昂建造成本、低生產力及技術工人老齡化等。何安誠主席表示:「議會在過去數年已定下一系列重點工作及目標,並開展了穩固基礎,未來我會在三個大方向上再努力推進。首先是加快建造業改革,包括推動工廠工業化(Offsite),在工廠進行各種模塊化生產;綜合裝配組裝建築法(Multi-trade Integration),將各模組、機電裝修整合;以及砌積木建築法(Plug & Play),將這些模組運到現場快速裝嵌。」

利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裝配式設計(DfMA)及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等組裝式技術,將大部分工序及室內裝修在工廠完成,可以減少工地施工及高空工作,有效縮短施工期,提升生產力、品質、安全及環保。何主席續表示,早前第五波疫情嚴峻,特區政府利用MiC及「預製組合屋」,在一個月內極速建成六個社區隔離設施合共二萬個床位,就是最好例子。未來十年政府將興建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若以MiC興建40層或以上公屋為例,施工期可以縮短一年或以上,有助加快市民上樓的時間,造福數以百萬港人。

數碼創新 提升效率

第二是要加快建造業數碼轉型,議會在去年訂立《建造業數碼化路線圖》,目標在2026年內所有超過三億元的工程,必須使用建築信息模擬(BIM)和共通數據環境(CDE)平台,以及在工地使用數碼工程監督系統(DWSS)等。何主席指出:「香港朝着智慧城市發展,建造工程需要加強應用數碼管理,以提升工程效率和安全。特區政府在2018年撥款10億元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CITF),支持本港建造業採用創新建築科技及相關人才培訓,業界反應熱烈,議會至今已批出近六億元資助額。今年《財政預算案》再注資12億元予CITF,相信可以鼓勵更多中小型承建商在工地使用新技術、新機械,有助科技應用更快落地。 」

Site visit photo_Resized.jpg提升建造業安全文化,需要業界所有持份者一起努力。

要應對未來龐大的工程量,建造業需要好人才儲備,以科技提升專業、安全及工地環境,改善建造業形象,才可以吸引更多年青人入行。何主席強調:「我十分重視工地安全,意外一宗也嫌多,第三個目標將會是加強建造業安全方面的工作。由上月起,我聯同議會成員及管理層走訪不同大型工地,了解工程團隊積極應用科技提升安全及效益,再與業界分享資訊,讓其他承建商參考借鏡。」

安全文化 人才為本

何主席稱,提升安全文化,需要業界所有持份者一起努力,將「生命第一,人人有責,各司其職」信念銘記在心,才可以做到最好。業主揀選承建商時,不應只著眼價格,要考慮其過往安全表現及工程品質;顧問公司在設計階段做好「建築設計安全」(Design for Safety)規劃;分包商做好風險評估、監管安全方案;前線工人要提高警覺,見到不安全要立刻出聲,要對危險說不!

在疫情下有賴建造業界守望相助──供應商及承建商全力應用新科技,前線工友火速完工,政府部門和各方機構快速協作、無縫交接,才可以令隔離設施儘早投入服務。這種「獅子山精神」啟迪何主席新思維,「建造業要成功改革,不能只靠個別企業或專業努力,是要整個行業由上而下一齊改變心態、一齊改變文化才有用。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政綱內提出在公營房屋廣泛運用創新科技,縮短市民上樓時間;發展北區都會區、明日大嶼,增加土地供應;以基建振興經濟,包括加強與深圳和大灣區的基建對接等要點;正是建築人的美好願景。期待議會、建造業界和新一屆領導班子一起攜手,將香港構建成宜居、宜業、保育和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

建造業議會成立15周年

Side Box - CIC 15th Logo_Resized.png

隨着建築工程技術不斷進步,嶄新項目為行業帶來不少機遇及挑戰。今年是建造業議會成立1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議會將於年底分別舉辦「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25周年暨建造業議會15周年展覽」及「建造創新博覽會」等大型誌慶活動,回顧過去建造業的發展及為香港創出的輝煌成就,並展現創新建築技術帶來的無限可能,結合建造業界砥礪前進、建造創新的目標,一起為建造業開拓更美好未來。

最後更新:2022-05-11 11:28:32